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认真履行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标准编制《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不断提高全省生态修复治理水平。
找准规划定位。省级生态修复规划承上启下,具有承接性、传导性、协调性,既要具体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上位规划,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地区生态安全,也要研究制定省域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和格局,为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规划》纵向承接《“双重”规划》部署的任务,按照“双重”规划安排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区等重大工程,确定了陕北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渭北地区固沟保塬生态保护修复、秦岭北麓(中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大巴山北麓和汉江谷地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等重点项目。横向衔接《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陕西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等,落实相关任务和指标,对接有关生态修复内容和工程,衔接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规划,确保数据、任务的一致性。统筹考虑各类空间。根据各类空间和生态修复的关系,提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对三类空间相邻或冲突区域生态问题,查找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空间的侵占和胁迫及由此导致的生境破碎化、生态连通性差、边缘地带缓冲过度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结合省情合理布局。结合省域特色与发展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分析区域存在问题,研究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合理布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项目、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和城市群生态修复项目等省级重点项目,安排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生态修复任务。坚持开门编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编制工作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要坚持“开门编规划”,多征求省级政府相关部门、各级自然资源系统的意见,广泛听取农业、林业、水利、规划等相关专家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智慧。
坚持科学设定目标
《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部署,为陕西省未来15年生态保护修复把向定舵,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上,陕西的版图轮廓很像一尊跪着的兵马俑。如何划分陕西的“五脏六腑”,对陕西未来15年的生态保护修复谋划布篇,进行系统调理,整体修复,综合施策。陕西从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两屏三带多级廊道,六区六策十三项目”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格局,以期实现“深绿秦巴、浅绿高原、生态黄河、宜居家园、锦绣陕西”的生态目标。全省到2025年实现水土保持率达到70.51%,新增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4900公顷;2030年实现水土保持率达到72.17%,完成省内所有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2035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47%,森林蓄积量达到6.7亿立方米,水土保持率达到73.82%。《规划》不仅划出了重点区域、明确了工程布局和时序,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完善政策体系、加大科技支撑、增强评估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等六个方面提出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推动规划落实落地见效,主要内容包括拟定规划目标、确定规划分区、部署规划任务、落实规划项目、匡算投资效益、制定保障措施等。找准细研重大问题
专题研究是规划的重要支撑,是解决规划重大问题的关键,陕西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八个专题。根据要素影响设置两个基础专题。陕西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南北延伸达800公里以上,境内南北间气候有明显差异。气候变化下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的制约因素及重大生态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和措施配置的依据,因此设置了“全球气候变化下陕西省国土空间约束条件与重大生态问题识别”专题。陕西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关键,也是“三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制约因素,因此设置了“陕西省主要河流水资源变化与水安全评估”专题。针对重点问题设置三个特色专题。秦巴山脉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被誉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秦巴山脉也是全球三十四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两个地区之一,因此设置了“秦巴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与综合整治研究”专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然得到初步治理,生态退化趋势已经遏制,但部分地区仍有强度以上侵蚀、水沙不协调、植被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水平普遍不高、植被水分承载力已接近极限以及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环境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设置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修复效应及对策”专题。矿山开发是陕西省的生态空间重要内容之一,为不同地区矿山生产全过程以及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矿山修复的重点方向、总体布局和措施设计提供依据,因此设置了“矿山生态修复及地下资源与地上开发保护协调”专题。结合“三生空间”设置三个必要专题。立足国土空间的自然状况,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谋划农田生态功能提升与全域综合整治,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实现协调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设置了“农田生态功能提升与全域综合整治”专题。在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层面,针对城镇空间应在诊断生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生态修复,提升生态品质,设置了“城镇空间生态约束识别与生态品质提升”专题。在生态廊道的基础上,对古驿道、秦直道等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廊道开展研究,发掘潜在的文化价值,补充解决跨区域问题,厘清整体性和连通性问题,设置了“人文生态廊道修复模式与网络系统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