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
物镜对光时,调焦镜应严格沿光轴前后移动。由于仪器受震或仪器陈旧等原因,使得调焦镜不沿光轴运动,造成目标影像偏移,导致不能正常读数。这项误差随调焦镜位置不同而变化,根据同距离等影响的原则,采用中间法前后视仅作一次对光,可削弱其误差。水准测量读数前,必须使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由于水准管内壁的黏滞作用和观测者眼睛分辨能力局限,使气泡未严格居中产生误差。观测者用望远镜在标尺上估读不足分划值的微小读数,产生的估读误差与人眼分辨能力、视线长度D、望远镜放大倍率V 有关。水准尺左右倾斜,在望远镜中容易发现,可及时纠正。若沿视线方向前后倾斜δ角,会导致读数偏大mδ,其大小与读数大小有关。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可用“中间法” 削弱。精度要求较高的水准测量还应选择良好的观测时间(一般为日出后或日落前2 小时),并控制视线高出地面有一定高度和视线长度,来减小其影响。在观测过程中,由于仪器的自重,随时间会下沉或由于土壤的弹性会使仪器上升,使得读数减小或增大。如果往测上坡使高差增大,则返测下坡使高差减小,取往返高差平均数,可削弱其影响。对一个测站进行往返观测就意味着观测程序的改变,按“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取高差平均值,也能削弱其影响。因此,观测时选择坚实的地面作测站和转点,踏实脚架和尺垫,缩短测站观测时间,采取往返观测等,可以减小此项影响。温度不规则变化、较大的风力,会引起大气折光变化,致使标尺影像跳动,难以读数。温度变化也会影响仪器几何条件变化,烈日直射仪器会影响水准管气泡居中等,导致产生测量误差。因此,水准测量时,应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在观测时应撑伞遮阳,避免仪器日晒雨淋,以减小影响。
角度测量
仪器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简称残差)及仪器制造、加工不完善引起的误差。经纬仪各轴线间的几何关系,经检验校正后仍然达不到理想的程度,难免存在残余误差;仪器生产加工受加工设备精度等的限制,使得仪器本身存在制造误差。但只要严格地检校仪器,同时采用正确的观测方法,仪器误差对测角的影响,大部分可以消除。竖轴倾斜误差或照准部水准管轴不垂直于竖轴是不能消除的,要削弱其影响,除观测前严格检校仪器外,观测时应特别注意水准管气泡居中,在山区测量尤其如此。观测水平角时,对短边、钝角要特别注意对中;在控制测量测角时,尽量采用三联架法。对中误差对竖直角测量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其影响非常之大。为了减少其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照准目标应竖直,并尽可能瞄准底部,必要时可悬挂垂球作目标。目标偏心差对竖直角的影响与目标倾斜的角度、方向以及距离、竖直角的大小等因素都有关,往往观测竖直角是瞄准目标顶部,当目标倾斜的角度较大时,该项影响不容忽视。照准部水准管气泡未严格居中,使得水平度盘不水平,竖盘和视准面倾斜,导致的测角误差称为整平误差。该项影响与瞄准的目标高度有关,若目标与仪器等高,其影响小;目标与仪器不等高,其影响随高差增大而迅速增大。因此,在山区测量时,必须精平仪器。影响照准精度的因素很多,如望远镜的放大倍率V、十字丝的粗细、目标的大小与形状和颜色、目标影像的亮度与清晰程度、人眼的分辨能力、大气透明度等。尽管观测者尽力去照准目标,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照准误差,而且此项误差不能消除。因此,测量时只能选择形状、大小、颜色、亮度等合适的目标,改进照准方式,仔细认真地去瞄准,将其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指对小于测微器分划值t 的微小读数的估读误差。它对测角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仪器读数设备、照明状况以及观测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等。测微估读误差一般不超过t/10,综合其他因素,读数误差为 ±0.05t。要减小读数误差,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更要观测者熟练高超的技术。影响角度测量精度的外界条件因素很多,而且非常复杂、影响直接。如温度变化改变视准轴位置、风力影响仪器和目标的稳定、大气折光导致视线变向、大气透明度低影响照准精度、烈日直射使仪器变形、地面土质松软或受震动等影响仪器气泡居中与稳定、热辐射加剧大气折光影响,均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要完全消除这些影响是不可能的,但若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设法避开不利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使外界因素的影响削弱到较小的程度。例如选择微风多云,空气清晰度好,大气湍流不严重的条件下观测;在晴天观测时撑伞遮阳,防止仪器曝晒。